近日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《住宅項目規范》(征求意見稿)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
為促進住宅建設高質量發展,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,征求意見稿在包括未來住宅電梯安裝、新能源汽車充電、集中綠地面積等多個方面提出明確規定。
新建住宅電梯設置:層高不能低于3米,二層及以上需建電梯
對于新建住宅建筑電梯設置,新版征求意見稿要求,入戶層為二層及二層以上的住宅建筑,每單元應至少設置1臺電梯,且轎廂深度不應小于1.40米,寬度不應小于1.10米,呼叫按鈕的中心距地面高度應為0.85米至1.10米。
相比2019年征求意見稿提出的“四層及四層以上新建住宅建筑應設電梯”,新版征求意見稿在層高方面降低兩層,“這對電梯的安裝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”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。
對于此次規定的變化,她認為,這“與當前老舊小區改造的方向較為相符,有利于提高小區的安全性和適用性。”
另外,記者發現,為考慮適應老齡化和醫療急救情況,新版征求意見稿在四層及以上、十二層及以上住宅建筑配置方面都提出相應要求。
新版征求意見稿中提到,對于服務入戶層為四層及四層以上,或入戶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9米的住宅建筑,每單元應至少設置1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。入戶層為十二層及以上的住宅建筑,或入戶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33m的住宅建筑,每單元應至少設置2臺電梯,且其中至少應有1臺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,至少應有1臺為消防電梯。
“對于新建住宅來說,安裝電梯也會增加企業的開發建設成本,企業在產品設計上需要作出相應調整。”陳文靜說。
一位中國電梯協會的相關負責人曾透露,常規電梯與擔架電梯在成本方面存在較大差距,后者比前者貴3.3萬元左右。這也給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,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和成本上合理規劃安裝電梯,保障住宅安全性及實用性,更好地服務于小區住戶,是未來企業需要深入考慮的問題。
不難看出,新版征求意見稿以滿足住戶實際需求為考量,在小區老齡人群、醫療救援,以及住宅安全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配置標準。
同時記者還發現,在新版征求意見稿中,新建住宅的最低層高也有所調整。2022版的征求意見稿提出,新建住宅的層高不應低于3米,相比2019年征求意見稿的2.8米調高了0.2米。
公共樓梯:須防止墜落和兒童攀登
近幾年,高處墜落、攀爬受傷等事件屢有發生,住宅內樓梯也要建立相應防護措施,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。
新版征求意見稿就明確提出,對于公共樓梯的設置,樓梯扶手高度不應小于0.90米;樓梯井凈寬大于0.11米時,必須采取防止墜落和兒童攀登的措施。
公共樓梯踏步寬度不應小于0.26米,踏步高度不應大于0.175米,且同一個樓梯梯段踏步的寬度、高度均應一致;每個梯段的首步和末步踏步應設明顯標志。
征求意見稿還提到,設有公共走廊時,走廊凈寬不應小于1.20米,凈高不應低于2.10米;設置封閉外廊時,應設置可開啟的窗扇。
配套設施:配置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
“停車難”一直是許多小區住戶最受困擾的問題。數據顯示,截至2021年底,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.95億輛;截至2021年底,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。龐大的數字下,促使著全國各地推動改善和解決小區停車環境、充電難等問題。
對于配套設施,新版征求意見稿也提出,住宅項目應配套建設機動車停車場所;配套車位數量應根據當地機動化發展水平、住宅項目所處的區位、用地及公共交通條件綜合確定,并應符合下列規定:應配置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;應設無障礙停車位。
集中綠地:應設老年人和兒童活動場地
在場地方面,征求意見稿要求,新區建設項目集中綠地不應少于人均0.50平方米;舊區改建項目集中綠地不應少于人均0.35平方米;集中綠地寬度不應小于8米;集中綠地中,在標準的建筑日照陰影線范圍之外的綠地面積不應少于三分之一,并應設老年人和兒童活動場地。
此外,住宅建筑應配建附屬道路,應與住宅單元出入口、老年人和兒童活動場地無障礙聯通,并應與城市或鎮區道路的人行道聯通形成無障礙步行系統。
套內空間:衛生間不應直接開在廚房內,不能設置在臥室、餐廳上層
征求意見稿還要求,衛生間不應直接布置在其他住戶的臥室、起居室、廚房和餐廳的上層。
布置便器的衛生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在廚房內。便器、洗浴器和洗面器集中配置的衛生間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2.5平方米。
衛生間地面應采用防滑鋪裝,地面靜摩擦系數(COF)不應小于0.6。
廚房、衛生間、封閉陽臺與相鄰空間地面的高差不應大于0.015米,并應以斜坡過渡。